從考古學家身上汲取青年干部成長力量心得體會
近日,在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表達了對中國考古工作的重視以及對考古工作者的肯定和期望。細細品讀賀信,又想起曾經讀過的《我心歸處是敦煌》,感受到了考古學家的責任使命與精神品質,而這也值得我們青年干部學習與看齊。
矢志不渝,感悟考古學家不忘歷史、永葆初心的尊重和守護。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墻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歷史是脆弱的,因為它被寫在了紙上,畫在了墻上;
歷史又是堅強的,因為總有一批人愿意守護歷史的真實,希望她永不磨滅?!笨脊艑W家們就是這樣一批發現歷史、尊重歷史、守護歷史的人。正因為有了他們,我們得以追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看到巧奪天工的文物瑰寶,為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而深深自豪。自上半年起,全黨上下開展了內容深刻、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在當前“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我們青年干部應當像考古學家一樣,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力量,牢記初心使命,堅定信仰信念,將所學所悟用到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中去。
甘于奉獻,敬佩考古學家“采得百花終成蜜”的無私與堅持。大漠深處的敦煌,氣候惡劣、交通醫療落后、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工作又繁重困難,駐扎研究院的專家們往往還要面臨長期與家人分離的思念與孤獨。但是他們卻能堅持下來,無懼艱難困苦,奉獻出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和畢生的精力。這是因為他們將保護人類文化遺產視作比個人利益更重要的事情,是源于他們對考古及文物保護事業的熱愛,是作為考古學家的使命和擔當。我們作為青年干部,“但愿蒼生俱保暖”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人民就是江山”是我們最真摯的承諾。敬佩于心而外化于行,我們青年干部應時刻將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中,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不在意個人的利益得失,多為群眾辦實事,在火熱的基層中奉獻無悔青春。
淡泊明志,修得考古學家“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篤實與寧靜。“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边@是敦煌研究院開創者們的真實寫照。在荒蕪凋敝、物資匱乏的條件下篳路藍縷,開基創業,而又遇到特殊歷史時期,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歷經艱辛坎坷,卻又不改其志。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研究、守護、弘揚了莫高窟這一人類文明的瑰寶。這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與“功成必定有我”擔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青年干部要保持著歷史耐心,不能急功近利。篤實干事、久久為功,用實功實效對歷史負責。要將工作的重心落在“實”上,將做的實事而不是功名利祿作為自身成長的坐標,一步一個腳印走好青年一代的長征路。
上一篇:體會:在知重負重中細照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