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6歲科學家趙煥庭事跡,科學家趙煥庭簡介
2021年86歲科學家趙煥庭事跡第一篇
每天凌晨4點多起床,每天工作10至12個小時,沒有節假日和周末 這樣的工作節奏,來自86歲高齡的科學家趙煥庭。盡管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等榮譽,但他從不愿松懈。他說:
最欣慰的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有助于國家,感到自己沒有白來這世界一趟。
2021年86歲科學家趙煥庭事跡第二篇
合作華南港口航道水文泥沙調查研究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主持黃埔港通海航道研究成果。獲1979年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負責珠江口伶仃洋地貌與泥沙調查研究成果,獲1979年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三等然;
合作廣東省海岸帶和海涂資源綜合調查成果,獲1987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著《珠江河口演變》專著,獲1992年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合作 七五 南沙群島及其鄰近海區綜合科學考察成果,獲1993年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主編《南沙群島永暑礁珊瑚礁第四紀地質》專著,獲1994年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合作華南湖汐汊道現代過程研究成果,獲1996年中科院自然科學三等獎;
合作 八五 南沙群島及其鄰近海區綜合科學調查研究成果,獲1997年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主編《南沙群島自然地理》專著,獲1997年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合著《南沙群島水道、錨地與港口選址研究》專著,獲1998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從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21年86歲科學家趙煥庭事跡第三篇
每天凌晨4點,開始工作,晚上10點半,離開辦公室,沒有節假日與周末。近日,86歲科學家趙煥庭的工作時間表令眾多網友心生敬意。他說:
現在是科學報國的最好時期 。
科研 永不停歇
退休后,他每天凌晨4點開始。
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有一間老式辦公室,綠鐵皮的資料柜、發黃的科研資料,這就是原中科院南海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煥庭工作的地方。
自從2003年退休后,趙煥庭保持著一天4個時段的工作節奏:凌晨4點到清晨7點30分,清晨8點到11點30分,14點30分到18點,20點30分到22點30分。
談到自己的作息,他說:
我感覺自己的身體還行,所以早上來得比較早,但我很注重午睡和散步。
正因為這份永不懈怠的熱情, 趙煥庭在77歲和78歲之際獲得廣東省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他說, 自己經歷過國家羸弱的階段,現在正是科學報國的最好時期。
幼年曾在戰火中逃難
立志科學報國
趙煥庭2歲時,日軍占領了他的家鄉廣東江門市新會縣。年幼的他隨親人輾轉逃難到香港、澳門,直到1942年,他們回到家鄉。
上小學時,趙煥庭從課本上讀到詹天佑建設京張鐵路的事跡,被科學家報國的精神深深打動。1955年趙煥庭高中畢業,此時國家正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填報大學志愿時,他聽老師說國家急需能做勘測工作的工程師,就報考了中山大學的自然地理專業,立志科學報國。
就這樣,原本希望像詹天佑一樣為國修建鐵路的趙煥庭,與海洋打了一輩子交道。1956年8月,趙煥庭加入中國共產黨,寫下了為之奮斗一生的誓言:
當我成為共產黨員的時候,我決不驕傲自滿,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衡量自己,掌握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鍛煉好身體,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獻給黨!
趙煥庭的入黨志愿書
抓緊一切時間
為黨和國家建設多做貢獻
1973年,因為有地質地貌學的基礎,趙煥庭來到中科院南海所地質室海岸組工作,負責海岸港灣港口航道的工程泥沙回淤調查研究及珊瑚礁、紅樹林的研究。
他參與了歷時5年的黃埔港通海航道分段調查研究,為航道整治提供了科學依據。趙煥庭說:
如今我們看到黃埔港航道十幾萬噸的船都能進來,而過去只能進7000噸的船,我非常高興能夠參與前期的工作。
黃埔港
現在,趙煥庭的研究成果已應用到臨海石油化工基地、核電站和港口建設。此外,他還開拓了珊瑚礁工程地質研究。
如今,趙煥庭正馬不停蹄地編纂《南海國土環境資源與開發》一書。談到工作,他仍然熱忱:
我有多年駐海工作的經驗,對這項工作越做越有興趣。我要抓緊一切時間,為黨和國家的建設多做貢獻。
與時間賽跑,是因熱愛工作,更因心懷使命。以振興中國為己任,是他的初心向矢志奮斗的科學家致敬。
2021年86歲科學家趙煥庭事跡第四篇
每天凌晨4點過起床,每天工作10至12個小時,沒有節假日和周末。這樣的工作節奏,86歲的老科學家趙煥庭已經堅持了接近20年。因為研究成果豐碩,趙煥庭在77歲和78歲高齡之際分別獲得廣東省和國家科技進步獎,84歲獲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F在,他正寫作學術著作《南海國土環境資源與開發》,已完成100萬字。
2021年86歲科學家趙煥庭事跡第五篇
趙煥庭每日堅持凌晨4點開啟自己的工作
趙煥庭喜歡如此有 年代感 的辦公室,他的科研熱情也依舊不變。自從2003年退休后,他保持著一定4個時段的工作節奏:凌晨4時到清晨7時30分,清晨8時到11時30分,14時30分到18時,20時30分到22時30分。他沒有拿過返聘費用,也沒有節假日與周末。
我感覺自己的身體還行,所以早上來的比較早,但我很注重午睡和散步, 他說道。
耄耋之年為何還這樣拼?趙煥庭說,自己經歷過國家羸弱、人民遭殃的痛苦階段。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百年來中華民族復興之夢正逐漸變為現實。
在黨多年的培養下,讓我掌握很多專業知識。我想燃盡自己,繼續實現科學報國的夢想。
在趙煥庭兩歲之時,日軍占領了他的家鄉江門市新會縣。年幼的他隨親人逃難到香港。在香港,他親眼感受了列強的船堅炮利。1940年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攻打香港,趙煥庭一家繼續轉移到澳門租住。直到1942年,他們才回到家鄉,卻看到老宅全部毀于戰亂。在1943年珠江三角洲遭遇大旱,他親眼看到路有餓殍。
1944年,入讀小學的趙煥庭從語文課本上讀到詹天佑建設京張鐵路,國人的自強精神和工程師的設計技巧給他留下深刻印象。1955年,國家正執行國家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此時趙煥庭高中畢業。
報考大學時,老師說國家急需能做勘測工作的現場工程師,我當時就報考了中山大學的自然地理專業。
他說。
趙煥庭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后所接受的教育讓他逐漸明白,像詹天佑等多批科技人才,就未能實現科學救國,所以舊中國不可能科學救國。
中國共產黨所建立的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顆立志 科學報國 的種子在我心里悄悄發芽。
他說。
1956年8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寫下了 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獻給黨 的誓言。大學畢業后,趙煥庭因為成績優秀留校當助教,此后派往南京大學進修地理、外語等學科。他原本希望像詹天佑一樣為國修建鐵路,卻與海洋打了一輩子交道。
迎接 科學的春天 ,科技報國夢成真
1973年,因為有地質地貌學的基礎,趙煥庭來到中科院南海所地質室海岸組工作,負責海岸港灣港口航道的工程泥沙回淤調查研究、珊瑚礁、紅樹林的研究。
他在該年參與了歷時5年的黃埔港通海航道分段(獅子洋段、伶仃洋段)調查研究,釆集了大量地質、地貌、沉積、水文等實際數據和得出了河口河床演變研究規律,為航道整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如今我們看到黃埔港航道十幾萬噸的船都能進來,而過去只能進7000噸的船,我非常高興能夠參與前期的工作,在國家經濟困難的時候打開了港口的門戶。
他說。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趙煥庭參與的 華南港口航道工程水文泥沙回淤研究 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他也前往北京參會,深刻感受到國家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
當時的南海所只有一艘 實驗號 科考船。這艘船是當年英國的運牛貨船,曾因臺風而沉沒在中國領海。而英國客商主動放棄了該船,中國在打撈之后將其改造成為科考船。因為該船噸位極小,無法承受大風大浪,船身的搖擺極為厲害。不過因為年幼時乘船逃難的經歷,趙煥庭練就 不暈船 的本領,也開啟了海上科考之路。
有一次海上科考途中,前行的路線遭遇外國軍機的掃射。電報傳回國內,家屬們都抱頭痛哭,最后我們調整了路線。
趙煥庭向記者回憶道。
實驗3科考船
全國科學大會召開,讓 科學的春天 潤澤了神州大地。1980年由上海滬東造船廠建造的 實驗3 號交給南海所。
實驗3 當時是先進的綜合海洋調查船,能適應多種海上科考項目需求。趙煥庭等南海所科學家的研究也從淺海走向深海。
趙煥庭詳細研究了處于熱帶和南亞熱帶的華南海岸與南海諸島的珊瑚礁、紅樹林海岸、河口三角洲、沙壩-潟湖-潮汐通道體系、基巖港灣式海岸等幾大類地質地貌體,全面總結各類地貌形成演變規律,系統揭示區內第四紀環境變化(海侵及其間的海退),詳盡展示區內地跨約20個緯度的廣大低緯度海陸空間的現代自然環境的利弊與自然資源,提出了可持續開發的方針、原則、布局、區劃與保障。成果已應用到臨海石油化工基地、核電站和港口建設,促使牙龍灣、柘林灣、廣澳灣、茂名港和湛江港等萬噸級港口或新港區的建成。
趙煥庭還組織和考察了南海諸島的珊瑚礁,全面發展了我國珊瑚礁地質研究,建立了我國第四紀珊瑚礁地質研究的典型剖面,開拓了珊瑚礁工程地質研究。
看到祖國因我們的研究成果變得更好,我為此感到自豪。
趙煥庭說。
退休后初心不改,助力島礁建設
退休之后的趙煥庭依然堅持科研,他參與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評議工作委員會 南海資源環境與海疆權益 咨詢項目、中國工程院 南海島礁開發建設重大戰略問題研究 重大咨詢項目。他在專著中對南海島礁地形、地貌、地質、地理、海洋環境、工程地質的論述,極大推進了南海島礁建設。
2014年,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南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完成的 南海及周邊地區遙感綜合監測與決策支持分析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突破了復雜環境下海岸海洋遙感信息精細獲取、專題目標遙感監測模型、區域情勢動態推演等關鍵技術。趙煥庭負責南海島礁地貌遙感綜合調查以及驗證,為項目研究提供咨詢,在研究成果完成人中排名第七。
2019年9月,趙煥庭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頒發的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他感到非常鼓舞,也正在馬不停蹄地編纂《南海國土環境資源與開發》一書。他電腦上的數百頁的書稿文檔上充滿了紅色的修改印記。工作量很大,他會堅持下去。
黨和政府給了我很多信任,我有多年駐海工作的經驗,對這項工作越做越有興趣。我要抓緊一切時間,為黨和國家的建設多做貢獻。
趙煥庭對記者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