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感想合集【精選推薦】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感想合集【精選推薦】,供大家參考。
向毛相林學習,要學習他在脫貧攻堅一線,帶領群眾以“愚公移山”之志拔窮根的精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2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感想5篇,希望大家喜歡。
2022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感想一
毛相林同志作為脫貧攻堅一線優秀黨員干部代表,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當代“愚公”,其精神和事跡值得所有黨員干部深學、細照、篤行。
向毛相林學習,要學習他扎根基層、不畏艱險,敢向絕壁要天路的“愚公移山”的精神
“這輩人修不出路來,下輩人接著修,摳也要摳出一條路來”“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要把路修下去,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下莊村地處重慶市巫山縣小三峽深處,四面被大山包圍,幾十年來下莊村人想走出“天坑”,只有沿著一條幾近垂直、險而又險的山路不斷向上攀援。1997年,面對不修路就可能再無下莊村的困境,38歲的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毛相林,決定帶領全村人修公路。
沒有資金,他帶頭賣豬賣糧,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并以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款1萬多元用于修路;缺乏勞動力,他帶領村民上工地,與村民一起腰系長繩,用大錘、鋼釬、簸箕等簡單農具,用手挖、用腳蹬,像螞蟻啃骨頭一樣在懸崖上一寸一寸向前推進;沒有休息的地方,他們就住山頂、喝泉水、睡山洞,無論是數九寒冬,還是刮風下雨,只有一塊破舊的塑料布遮擋……如愚公移山,歷時7年多,在毛相林的帶領下,下莊村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在幾近垂直的懸崖絕壁上劈出了一條8公里的天路。
黨員干部要像毛相林一樣,面對艱難險阻,要敢于迎難而上,不怕麻煩事,敢啃硬骨頭,帶領群眾奮發有為、干事創業,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尊重和擁護。
向毛相林學習,要學習他在脫貧攻堅一線,帶領群眾以“愚公移山”之志拔窮根的精神
2004年,下莊村外出的公路修通了,但下莊村村民卻沒有找到一條致富路,在往后的一段時間內,大多數村民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下。種漆樹、發展蠶桑、養羊……毛相林帶領村民開始了全新的嘗試,但因為自然條件和缺乏經驗和系統的學習,這些嘗試均以失敗告終。2014年,如同17年前,下莊村村民再次齊上陣,在毛相林的帶領下,齊心協力誓與貧困作斗爭。經農委專家研究發現,下莊村適合種紐荷爾柑橘。但村民沒技術,不會種。毛相林就到外面去學,買來書帶回家一點點認真研究,一塊地、一塊地去走,一戶一戶親自上門去教。因地制宜,發展養殖業,重點發展生豬……通過全村人的共同努力,2016年,下莊村在巫山縣率先實現了整村脫貧。
摘掉了“貧窮落后”的帽子,下莊村村民在毛相林的帶領下,為了更好的生活繼續拼搏奮斗。2017年,下莊村實施民宿改造,建成了19棟34戶風貌統一的鄉村民宿;2019年,下莊村的柑橘迎來了大豐收;如今,下莊村有650畝柑橘、100畝脆李、100畝桃子、200畝西瓜,而那條下莊人用血肉之軀建成的“天路”則成了游客打卡的網紅之路,讓下莊人多了一條旅游之路奔小康。
身處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干部,要像毛相林一樣,把脫貧攻堅的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立下攻堅之志、激發拼搏之力,出真招、出實招、出硬招,帶領群眾治窮病、拔窮根、奔小康,讓人民群眾真正過上好日子。
2022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感想二
什么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
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毛相林的回答是:開山鑿壁、修通天路,帶頭引路、拔除窮根,讓下莊村人過上好日子。
這個有著43年工作經歷、29年黨齡的黨員,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培育“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游,推進移風易俗,提振信心志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鄉親們改變貧困落后面貌,過上富裕文明生活。他用苦干實干踐行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書寫下愚公精神的當代傳奇。2020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毛相林同志“時代楷?!狈Q號。
將初心融進靈魂,絕壁摳出向生天路
毛相林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黨員就要以身作則,不要怕苦,不要怕累,要帶頭?!?/p>
他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
下莊村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小三峽的深處,整個村子被“鎖”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直徑1.3公里,井口直徑不到10公里。過去,全村4個社、96戶人家就住在“井底”,連接外界的唯一一條“路”,是近70度坡度的山體上三個大臺階和108道“之”字拐。村民們去巫山縣城,要經由逼仄的古道翻越懸崖,一來一回至少4天。到1997年時,全村397人中有150多人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大山,160多人沒見過公路……
閉塞的交通束縛了人們掙脫貧困和封閉的雙手,阻擋著全村通向文明和富裕的腳步。水果成熟了卻運不出去,只能爛在地里;藥材無法銷售出去,只能用來燒火;豬羊趕不出山,不能變成現錢;生了急病的村民,抬到半路就沒救了;山外的姑娘打死也不往山里嫁……
難道下莊村人注定與世隔絕?注定只能當“井底之蛙”?注定生活在這“天坑”之下,子子孫孫窮下去?1997年7月,剛剛當上村支書一年多的毛相林坐在下莊村的“井口”之上,望著四周海拔1000多米的群山,眼淚奪眶而出。路,已經到了不能不修的時候了,沒有路,他們就是最后的下莊村人!
然而那時,下莊村的路還沒有列入全縣規劃,一無錢、二無機械,硬生生在懸崖上摳一條路嗎?毛相林回想著自己當年入黨時寫下的話,“我用什么為人民辦事?忠于黨又能為黨做些什么?”來自內心深處的發問讓他下定了決心:要修路,再難也要修,摳也要為子孫后代摳出一條路來!面對村民的質疑和反對,他激昂地說:“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這句話激蕩起村民們向貧窮閉塞宣戰的決心和勇氣。
山一樣的艱難,終難敵山一樣的意志。缺乏勞動力,毛相林就號召在家勞力全都上工地,還給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寫勸回信;沒有資金,他帶頭賣豬賣糧,四方借款籌措……1997年冬,下莊村人在絕壁之上打響了向命運抗爭的第一炮。那一天,隨著此起彼伏的炮聲響起,很多人激動地哭了,這是幾代人改天換命的愿望!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下莊人修路,無異于上青天。沒有工具,他們就用最原始的方法:“土專家”放紅繩,在半山腰蕩著“秋千”勘測地形;村民腰系長繩,懸在空中鉆炮眼,在“炸了一炮”的垂直山體上,用手挖,用腳蹬,硬是摳出了一條通向外界的向生天路。圖為下莊村修路村民正在作業。
三峽融媒體中心記者 駱勇/攝
然而,在絕壁上開出一條天路,遠比想象的更加艱難。沒有工具,毛相林和村民們就腰系長繩,用大錘、鋼釬、簸箕等簡單的農具懸在空中鉆炮眼;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他們在“炸了一炮”的垂直山體上,將炸開的缺口作為“立足之地”,用手挖,用腳蹬;高山絕壁沒有人家,他們就住山頂、喝泉水、睡山洞。為早日修通絕壁路,毛相林最長一次在工地駐扎了3個月沒回家。他說,我是修路發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險的活必須帶頭。就像螞蟻啃骨頭一樣,毛相林帶領著下莊村人,在懸崖上艱難地一寸一寸向前推進。
修路是危險的,犧牲隨時可能發生。1999年8月,26歲的村民沈慶富被峭壁上落下的石頭砸中頭部,掉下懸崖犧牲了;同年9月,36歲的村民黃會元被一方巨石砸到300多米的深溝里。兩個月里接連犧牲兩條鮮活的生命,路還要繼續修嗎?還會不會有人犧牲?在黃會元的靈堂前,壓力與愧疚讓內心一直無比堅定的毛相林第一次產生了動搖。
就在全村人陷入悲痛,陷入對修路的掙扎與彷徨時,黃會元72歲的老父親站了出來,當著全村男女老少的面,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們這個地方這么苦寒,我們數十代的人受了這么多年的辛苦,哪怕我兒子黃會元死了,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我們公路就修通了,就擺脫這個貧困了……”老人的話擲地有聲,震撼著每一個下莊人的心。毛相林含淚問村民:“同意繼續修公路的,請舉手!”一聲聲響徹天地的“修”,一雙雙高高舉起的手,讓毛相林渾身又充滿了力量。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就帶著村民們,又一次向大山發起了挑戰,再沒有退縮。
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的愚公精神,是戰勝困難最堅強的力量。2004年4月,歷時7年,毛相林以“愚公移山”般的決心和毅力,帶領村民終于在幾乎垂直的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8公里的“天路”,下莊村人終于能夠走出“天坑”,幾代人的夢想終成現實。路通的那天,毛相林找來一輛車,把這條路從頭走到尾。全村男女老少,自發形成隊伍,跟著他走。走到終點時,毛相林大聲對著鄉親、對著群山說:“今天我們終于把這條路修通了,我們沒有辜負死去的兄弟們?!蹦翘?,村民們笑了,他卻哭得像個孩子。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這就是共產黨員應有的樣子。毛相林帶領下莊村人用堅強的心撞擊堅硬的巖石,用血肉之軀刨出向生天路,彰顯了共產黨人把理想信念時時處處體現為行動力量的政治品格和先鋒形象,成為飄揚在大巴山深處一面鮮紅的旗幟。
把使命扛在肩上,窮村率先脫貧摘帽
路通了,生存之路有了,但發展中的無形之山如何開鑿,又再次壓在了毛相林的心上。
“最偏遠的村莊、最貧困的群眾、最吊角的農戶”,這就是下莊村脫貧之難的寫照。戴著貧困村帽子的下莊村讓身為黨員干部的毛相林難受又自責。他明白,要脫貧致富,除了修路還得發展產業,打通村民的致富路,困難絲毫不亞于在絕壁上劈山開石。為了擺脫貧困,他又一次帶領全村群眾“開山鑿壁”,向大山發起了“挑戰”。
如今的下莊村,依托下莊村精神和下莊獨特地理、氣候條件,打造鄉村旅游,建設集生態田園觀光、民俗節慶活動、鄉村文創、戶外運動拓展、鄉村康養旅居功能于一體的具有三峽山村特色的休閑度假勝地,正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文明富裕幸福路。圖為下莊村新貌。
重慶市委宣傳部供圖
脫貧之路注定是艱難而曲折的。聽說漆樹值錢,他帶領村民培育出2萬余株漆樹苗,沒想到當年夏天全熱死了;見其他村種桑養蠶賺了錢,他又號召村民跟著學,結果桑樹長得不錯,蠶子卻死了個精光……他還在村里養過山羊,結果也失敗了。一次次失敗,讓當初那些甘愿將命交出來隨他一起在絕壁上修路的群眾意見很大,毛相林也明白了“不能蠻干,得相信科學”的道理,并主動在村民大會上作了檢討。
貧有百種,困有千樣,擺脫貧困,需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毛相林暗暗發誓,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業脫貧的新路子。有一次,毛相林在縣城吃到一種西瓜,覺得特別香甜。他又動心了,想種植西瓜。這次,他先請教農技人員,自己試種兩分地??上驳氖?,種西瓜成功了。在他的帶動下,下莊村終于有了第一個像樣的產業。村民們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勢而上。2014年,他請來市縣農業專家對下莊村的海拔、土壤、氣候、水分、陽光等進行深入全面考察分析,最后確定發展紐荷爾柑橘、桃、西瓜三大脫貧產業。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毛相林和村干部一起,到產業發展較好的地方討教學習,摸清銷路,還買來書一點點研究,一塊地一塊地走,一戶一戶上門教。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每年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他還結合下莊村實際,制定了“瓜果為主、多種經營”的發展模式,鼓勵村民種芝麻、種小麥,配套開榨坊和加工廠。如今,650畝柑橘套種了小麥、紅苕、土豆,150畝桃園套種了西瓜,全部按照綠色食品標準進行種植。
發展產業的同時,毛相林注重打響下莊村勞務品牌。他努力爭取鄉里和縣級有關部門支持,讓村民參加技能培訓,并專門組織外出務工村民座談,叮囑他們要遵紀守法、吃苦耐勞。下莊村的外出務工人員,由于能吃苦、愿干活,漸漸贏得了好口碑,別的村找不到的活兒,他們能找到,還能賺到錢。10年來,下莊村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勞務收入200余萬元。
在藍色(勞務輸出)、綠色(西瓜)、橙色(紐荷爾柑橘)“三色”經濟的推動下,下莊村人的腰包鼓起來了,村民富起來了。2015年,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20年,下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784元,是修路前人均300多元的40多倍。
誰說平凡的人不能創造奇跡?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毛相林拿出共產黨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把使命扛在肩上,向貧困挑戰、同命運斗爭,在前進的路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把群眾裝進心里,一顆心凝聚百顆心
“心里要想著群眾,只有這樣,群眾才會跟著干?!边@是毛相林常說的話。擔任村干部的40多年里,毛相林始終保持著質樸為民的黨員情懷,心里總是裝著下莊村的父老鄉親。
1997年,下莊村人剛決定自己修路時,既缺錢又缺物。沒有錢,修路就是一句空話。為盡快啟動修路測量工作,毛相林拿出自己給母親攢下的700元養老錢作為第一筆修路資金。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東拼西湊,籌集了4000元,請了專業測量師完成公路測量。為籌集修路物資,他還挪用了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并以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款1萬多元。2015年至2018年,他先后3次無償讓出自家建房用地,供村里修建公共設施。擔任村干部數十年,他從未占用集體一分一厘。近年來村里建設項目逐漸增多,但他從不插手干預、謀取私利。
2017年,時逢毛相林的母親八十大壽,鄉親們紛紛勸他大辦一場,他不僅謝絕了鄉親們的好意,還在母親生日前一周將她送到村外親戚家“躲生”。他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群眾都在看著我,我如果不帶頭,啷個剎得住辦‘無事酒’的歪風嘛!”在他的示范和勸導下,全村黨員干部帶頭簽訂拒辦“無事酒”承諾書,堅決抵制大操大辦、整治婚喪陋俗、破除封建迷信,令下莊村民風為之一新。
他幫助因病致貧的村民陳正香一家養了毛豬和雞仔,還種植了柑橘,一年后陳正香家順利脫貧;他為因病陷入困境的村民劉時瓊家爭取到低保補助,經濟條件一好轉,劉時瓊就主動申請退出低保,并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帶著家人上門悉心照料生活難以自理的孤寡老人,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帶動形成了孝老敬老的良好風氣;他深知下莊村的未來在孩子們身上,每逢村小期中、期末考試,都會去監考,并給孩子們講述祖輩們的修路故事,教育孩子們不怕困難、自立自強……
一個好干部,總是會把群眾當親人,胸膛里時刻跳動著一顆“勿忘人民”的心,毛相林就是這樣的好干部。他用真心和奉獻,把為民情懷寫進了群眾心里,贏得了群眾的熱愛和信賴。
將奮斗進行到底,繪出最美幸福圖景
下莊村公路通了,村民們腰包鼓了,已年過六旬的毛相林依舊閑不下來。他相信,下莊村人的步伐不會止于打通絕壁上的天路,不會止于脫貧路,還要走好鄉村振興的路,他愿當一輩子筑“路”人,將下莊的綠水青山變成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下莊村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成了毛相林的新夢想。2018年,毛相林向縣、鄉兩級爭取到下莊的鄉村振興開發項目:依托下莊村精神和下莊獨特地理、氣候條件,打造鄉村旅游,建設集生態田園觀光、民俗節慶活動、鄉村文創、戶外運動拓展、鄉村康養旅居功能于一體的具有三峽山村特色的休閑度假勝地。
下莊村美好的明天勾勒出來了,但下莊村的振興,絕不能僅憑幾個村干部的一腔熱情。毛相林深知,振興需要人才,特別是需要有知識、有見地、有干勁兒的年輕人。每年過年外出務工的村民回家,毛相林都挨家挨戶上門向他們講述這些年來下莊村的變化、描繪下莊村美好的未來,請他們回來為家鄉的振興盡心出力。沒回來的,他就一個一個地打電話爭取。在他的努力下,返鄉村民越來越多,目前已有近一半的外出務工村民選擇了回鄉從業。從這條路走出去的年輕后輩,正在接棒家鄉的振興事業——29歲的毛連長回到村里做電商,叫賣柑橘、西瓜等土貨;27歲的彭淦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學生,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教師;毛相林的兒子毛連軍也回來了,正在參與旅游環線建設……
為激勵年輕一代繼續奮斗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讓下莊村老一輩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2020年4月,下莊人事跡陳列室在村文化廣場邊建成,廣場上還立起了一座“下莊筑路英雄譜”,上面刻著108位當年不懼艱險鑿出“天路”的村民姓名。今天,下莊村的精神已融入基層黨建,融入鄉風文明建設,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非凡的意志和智慧,創造了中國反貧困斗爭的世界奇跡。這樣的奇跡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勤勤懇懇干出來的。從鑿通出山之路、探索脫貧之路、謀劃振興之路,到鋪就通向幸福的文明之路,毛相林在一次次“開山鑿壁”中,詮釋了一名基層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如今,毛相林和下莊村脫貧致富的事業還在繼續,毛相林們所承載的“時代之光”,也必將照亮新的奮進之路!
2022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感想三
毛相林同志幾十年如一日,帶領鄉親們鑿出“天路”,開辟致富道路,向困難挑戰、向美好生活奮進。他的身上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本?。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學習毛相林同志身上的三股“勁”,深入踐行新時代“三?!本?。
學習毛相林的“干勁”,爭當為民服務“孺子?!??!叭绻龠^些年下莊村還是老樣子,我這村支書就有愧百姓,簡直就是白干了?!泵嗔中闹醒b著老百姓、一心為了老百姓,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排除萬難修通公路、矢志不渝改變下莊村落后面貌。黨員干部要學習毛相林身上的這種“干勁”,厚植為民服務的情懷,不管職務高低、不管權力大小,“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只要是造福百姓的事業,再難也要去做,只要是群眾盼望的事情,再苦也不能退縮。要讓干事創業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讓為民服務成為心中不變的價值追求,勇做無怨無悔的“孺子?!?。
學習毛相林的“闖勁”,爭當創新發展“拓荒?!?。毛相林結合下莊村實際,創造性地發展藍色(勞務輸出)、綠色(西瓜)、橙色(紐荷爾)“三色”經濟,讓村民們的腰包變鼓了、村莊的面貌變美了。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應以毛相林為榜樣,學習他敢于探索、善于創新、勇于突破的“拓荒?!本?。每個地區在地理、人文、歷史、交通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點,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剖析、仔細挖掘當地特色,以改善人民生活為導向,大膽地創新發展思路、打破思維枷鎖,在守正出新中善作善成、在革故鼎新中先行先試、在新益求新中謀求發展。
學習毛相林的“韌勁”,爭當艱苦奮斗“老黃?!?。資金缺乏、環境惡劣、6位村民先后犧牲……毛相林頂著巨大壓力、憑著“韌勁”帶領村民歷時7年于絕壁上鑿“天路”,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跡。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向毛相林學習,傳承和發揚馳而不息、久久為功、艱苦奮斗的“老黃?!本?,樹立必勝信念、敢于藐視困難,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鞠躬盡瘁、勇往直前;要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境界,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開創新局面、展現新作為、奪取新勝利。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新階段呼喚新擔當。黨員干部們要以毛相林為榜樣,發揚“三?!本?,鉚足三股“勁”,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2022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感想四
近日,毛相林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睒s譽稱號.認真學習相關事跡報道,讀懂“當代愚公”毛相林身上的關鍵詞,黨員干部當激發篤定心志向前犇的無窮力量。
精神:人無精神則不立,事無精神則難成。
毛相林的決心在1997年,時年38歲成為村書記之后,表現為誓要修成通往山外道路的決心和干勁。不修路,村里一代代的人就要窮下去,就看不到出路??傆腥艘~出這最初的“關鍵的一步”,毛相林就是這樣一個帶動鄉親們,誓要完成修路任務的那個人。為此,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和全村群眾一起湊出了不到4000元的啟動資金。就這樣,硬件不足軟件來補、物力不夠人力來湊,在同“窮”字鏖戰,在戰天斗地的奮斗之中,黨心和民心擰為一股繩,縱然付出再多艱難,縱然要付出6人犧牲的代價,路也要矢志不移地修下去、修成功。這種“愈是艱險愈向前”的精神,何嘗不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五千多年的精神內核。新時代的今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未有現成經驗的艱難探索,同樣需要我們和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學習和發揚這種“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接續這種百折不撓、勇敢前行的堅定意志。在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不等不靠不要,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那么,就沒有攻不破的“婁山關”,就沒有拿不下的“臘子口”,就沒有干不成的事業,就沒有走不出的困境!
人民:心里始終裝著人民的人,人民定然支持他。
縱觀毛相林的修路過程,看到因為修路而犧牲的年輕后生,我們不禁為毛相林的修路成敗捏了一把汗??墒?,我們看到了(犧牲者)村民黃會元的父親悲愴語調之下透出的堅定,“努力一把、執著一把”的回答,讓我們瞬間讀懂了,為什么在我們黨的革命斗爭歷史中,我們的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依然毫不動搖,緊緊跟隨黨的腳步向前進,因為“老百姓的心里頭有桿秤”。群眾的眼睛是最雪亮的,始終把人民裝在心里,縱然千難萬難,縱然付出巨大代價,乃至流血犧牲,人民依然會堅定地支持黨,支持黨帶領人民開創的偉大事業。毛相林帶領全村老百姓修路是如此,黨領導人民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也是如此;當前,實現“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是如此;將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奔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更是如此!
奮斗:美好生活都是干出來的,都是奮斗出來的。
從1997年到2004年,毛相林帶領村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崇山峻嶺之上修筑了8公里長、2米多寬的機耕道,給處在大山深處一代代窮熬著的村民打通了通往山外世界的道路??梢哉f,誓不當“窮漢”,帶頭“沖一沖”,從修路上破局,是“牽牛牽住了牛鼻子”,找到了破除“窮根”的關鍵所在。道路,這一關鍵的“阻點”打通了,還要提升“造血”能力,唯有靠產業振興,才能實現對“窮”的根本扭轉。為此,毛相林帶著村委會一班人明確了柑橘、桃、西瓜三大脫貧產業,并于2015年實現整村脫貧。昔日的窮山溝,終于蹚出了富裕路,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1.3萬元??v觀下莊村的脫貧史,我們看到了共產黨就是要帶領人民奔小康、過好日子的初心使命;我們看到了黨員干部立足本地實際,敢于攻堅克難,不怕一切艱難險阻的壯志雄心;我們看到了人民群眾在基層黨組織帶領下,干有方向、拼有目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的現實畫卷。萬千美好,唯有奮斗。好日子都是一步一步苦干、實干、巧干出來的,都是在黨領導下,人民群眾擼起袖子,揮汗如雨“搏”出來的:一個下莊村是如此,全國的脫貧攻堅事業是如此,未來的鄉村振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無不如此!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新春伊始,從相關報道描述的毛相林開春“三件事”中,我們看到他對下一步發展鄉村旅游,實現鄉村振興的抱負和信心。新的征程,惟奮斗者進,惟創新者強,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抖擻精神,大力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把既定目標一著不讓地抓下去、抓到底,就一定可以在“牛勁十足”向前犇中,開創一個“牛氣沖天”的2021。
2022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感想五
毛相林,現任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43年來,他不改初心使命,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天坑”修“天路”,使下莊變“康莊”。
下定“決心”,千難萬險鑿“天路”,勇挑“責任擔當”的擔子。壁立千仞,群山合圍,為了打破“坐井觀天”的桎梏,打破下莊人世世代代被大山禁錮的命運,毛相林同志帶領下莊人扛鋤帶鏟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一點點開山辟土,一滴滴血淚揮灑,個中艱辛述說不盡,但毛相林同志面對這塊“硬骨頭”,展現出了新時代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千難萬險領頭上,起早摸黑帶頭人,用“愚公精神”使“天路”修一丈長一丈,最終走出“天坑”,走出“天井”。我公司正值成立之初,各項工作制度亟待完善,此時更是需要黨員干部像毛相林同志一般展現出責任擔當,帶領全體干部職工排除千難萬險,開辟一條符合我公司發展的“天路”,使公司早日走上正軌。
秉持“恒心”,攻堅克難開“財路”,打牢“干事創業”的底子?!疤炻贰钡男蕹蓭砹俗叱龃笊娇词澜绲臍g喜,但是貧窮的面貌仍然是下莊村的軟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毛相林同志并沒有因“天路”的修成而停止前行,黨員干部的使命讓他開始思索下莊村的致富出路。實踐出真知,毛相林同志著手在下莊村進行產業財路的試驗。種桑養蠶的失敗不僅沒有打倒毛相林發展產業的信心,反而激發了他的韌勁。再接再厲,身體力行,攻堅克難終于培育出了屬于下莊村的“三色”經濟。在毛相林同志的帶領下,下莊村終于打通了“財路”——650畝柑橘套種西瓜、南瓜,150畝桃園套種西瓜,帶領群眾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使下莊變成“康莊”,讓鄉親們過上富裕生活。成功路上總是存在無數絆腳石,不然這條路早就人滿為患。一個企業的成功也是如此,公司的發展離不開敢闖敢干的韌勁和恒心,改革創新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氣,新的發展方式,新的營運方向,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才能打開“財路”,讓公司的發展提質增效、行穩致遠。
堅守“初心”,飽經風霜筑“通途”,走好“對黨忠誠”的路子。公路通了,腰包鼓了,生活好了,但毛相林同志作為最大功臣,并沒有展現出一點自大膨脹的作風,而是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下莊村的鄉村振興致富路上,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始終懷有對黨的真摯情感,一心向黨、一心愛黨,堅守基層43年,甘愿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公司運營初期,更需要加強黨支部的自身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優秀黨員同志的先鋒模范作用,以毛相林同志為榜樣,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絕對忠誠,恪盡職守、積極作為,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毛相林同志帶領下莊村人不等不靠,幸福自己造,鑿出天路,走出天坑,發展三色經濟,使昔日登天路,成為今日致富路,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我們要向毛相林同志學習,以他為榜樣,牢記初心使命,自覺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用心用情做好自己的各項工作,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路上擼起袖子加油干。
推薦訪問:楷模 合集 事跡 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感想合集 2022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感想5篇 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上一篇:2023年度掃黃打非事跡材料
下一篇: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心得體會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