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式教學設計在高中數學的應用
構建式;
教學設計
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大部分教師采用機械式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方法,缺乏理論與實踐的巧妙結合,導致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難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內容,這加大了掌握高中數學知識的難度。為此,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中數學教學設計存在的缺陷,進行構建式教學設計在高中數學應用中的探索,希望能為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教學觀念陳舊。通過對目前大部分高中數學教學現狀進行的分析,筆者發現,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都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味地將知識傳授和灌輸給學生,卻忽視了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教師認為這些理論是不可改變、絕對化的,學生只能死記硬背。由于教師錯誤的數學觀念,其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出現“灌輸式”教學的現象。對于數學教學觀念來說,大部分教師也存在錯誤認知,認為高中數學的教學任務就是對戰高考,教會學生,認為上課就是實施教學方案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方式大多是講授式,學生聽講,機械記憶,通過大量的習題加深學生的印象。這種數學教學觀念是傳統的講授式教學觀,并沒有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學生完全是被動式學習,這樣不但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會讓學生厭煩學習高中數學。(二)教學設計缺乏靈活性。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每天都擔負著沉重的學習壓力。高中數學無疑是一門至關重要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或明或暗地強調數學的重要性,在對學生的數學成績進行評價時,往往會采取以成績論高低的方式,使得數學成績低的學生漸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上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教學設計缺乏人本化和靈活性。為了應付考試、高考而實施的教學設計,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這種以成績論高低的評價方式,并不能對學生的高中數學學習進行全面和綜合性評價。由于缺乏靈活性,教學方式枯燥、單一,再加上教師的一味灌輸,其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能很好地激勵學生挑戰自己。長此以往,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上會越發吃力,成績逐漸下滑。通過上述關于高中數學教學設計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上缺乏靈活性,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只是單一地采取傳統的講授的教學方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學觀念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挑戰,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這樣才能使得高中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提升教學水平,進而促進學的全面發展[1]。
構建式教學設計主要強調學習的情境化、協作等內容,要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設計。(一)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分析。高中教學的中心目標毫無疑問是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的重點和中心目標應該放在開發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數學才能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數。高中數學教學內容中,余弦定理是學生較早接觸的知識點,同時也是一項比較重要的學習內容。教學余弦定理時,教師運用構建式教學方式設計了以下教育目標:給出一個真實的三角形數學教具,教師設置疑問,在學生討論三角形第三條邊長度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其中蘊含的余弦定理。這種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僅通俗易懂,而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能很好實施,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高中數學是整個高中階段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教學任務的設計是整個教學設計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運用構建式方法設計高中數學教學任務,需要教師充分考慮以及掌握學生高中數學學習水平以及可以接受的學習程度,通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和確定數學課程教學順序。例如,設計正弦定理的教學任務時,需要從學習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兩方面入手:對內部條件來說,為勾股定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對外部條件來說,則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探究三角形兩邊和已知角之間的關系,教師引導性地對相關知識進行提問等。設計教學任務時,只有將學習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進行巧妙融合,并且有效發揮才能,才能使教學活動達到最佳效果。(二)教學過程與教學評價。通過對構建式教學設計的了解,我們認識到,構建式教學設計重視情境的創設,教學過程就是進行情境創設,教學設計會受到教學任務、教學方法以及內容等方面的影響。高中數學構建式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情境聯想、情境整理、評價反思三個部分[2]。為此,教學設計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例如,設計棱錐等圖形概念和公式的教學過程時,教學正三棱錐的內容,可以通過棱錐頂點的拉動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圖形的不斷變化,緊接著通過引導來加深學生的認識,讓學生逐漸總結出正三棱錐的概念。通過直觀教具的操作,讓學生記住相應的知識,加深對形狀的記憶。對于教學評價的設計來說,在整個高中數學教學設計中,它也是至關重要的??茖W合理的教學評價,不僅可以有效反映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而且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而加以有效改善。教學評價設計中,為了有效掌握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教師可以采取形成性評價的方式,為教學實施起到很好的準備作用。同時,為了有效激起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診斷性評價,有效評價學生的上課情況以及為自身的教育教學奠定基礎。在教學評價設計上,教師要秉持一切為了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進行教學評價設計,發揮激勵學生、促進學生進步的作用[3]。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設計中通過情境的創設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評價設計中通過形成性評價以及診斷性評價等有效的教學評價手段可以及時調整教學過程。
由于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錯誤教學觀念以及陳舊的教學方式,數學這門課程成為學生比較頭疼的一門課程。教師可以通過采取構建式教學設計的方法進行高中數學教學設計,從教學目標、任務、過程以及評價等方面,使整個教學設計更加全面、靈活。只有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全方位的教學設計,才能真正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周麗華.淺談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才智,2019(23):147.
[2]肖鵬,韋煜,江蘇臣,等.高中數學“生命課堂”構建初探——以“對數”教學設計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32(05):93-98+127.
[3]鐘菊娟.高中數學建構式教學理論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9):78.